你的位置:九游官网入口网址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千万别说飞卿是官职!这个知识点你一定要知道!小心被笑掉大牙
千万别说飞卿是官职!这个知识点你一定要知道!小心被笑掉大牙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#图文打卡计划#

在一些古装剧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剧中人物称呼某位角色为 “飞卿”,再加上画面里那人衣着光鲜、举止不凡,周围人对其毕恭毕敬,很容易就会让人觉得 “飞卿” 是个官职,还是不小的官呢。还有当我们诵读古诗词时,看到文人雅士相互以 “飞卿” 相称,也会不自觉地在心里给 “飞卿” 贴上官职的标签。但实际上,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,“飞卿” 根本不是官职 ,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缘由呢?接下来,就跟着我一起去探寻真相。

一、最出名的 “飞卿”:温庭筠

在众多被称作 “飞卿” 的人中,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晚唐时期的温庭筠 。温庭筠,原名岐,“飞卿” 是他的字,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。虽出身官宦世家,但到温庭筠这一代,家道已经中落。然而,生活的困境并没有掩盖他的才华,反而让他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。

温庭筠才思极为敏捷,相传他每次参加科举考试,在押官韵作诗赋时,只需叉手八次,便能完成八韵,因此被人称为 “温八叉”,其构思速度之快,令人称奇。他精通音律,这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独特的优势,使他的作品在韵律上和谐优美,读起来朗朗上口。他擅长诗赋,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,与李商隐并称 “温李”。他们的诗歌风格都受到六朝余韵的影响,色彩艳丽,笔调柔婉 ,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更是卓越,是 “花间词派” 的鼻祖。他的词多写花间月下、闺情绮怨,以女性为中心,描绘女性的容貌、服饰、情态以及男女相思、伤春怨别等内容,风格轻艳婉媚,辞采华美。他的词作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,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
像 “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。懒起画蛾眉,弄妆梳洗迟”,仅仅几句,就将女子慵懒的神态和精致的妆容描绘得栩栩如生,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位美人晨起梳妆的场景;“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肠断白蘋洲”,又将女子等待爱人时的失落与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,那种望眼欲穿却始终等不到心上人的痛苦,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传达出来,直击人心。

《花间集》收温词最多,达 66 首,这些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,也为后世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。

二、“飞卿” 的文化内涵

“飞卿” 二字,拆开来看,各自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。“飞”,让人联想到鸟儿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,它象征着自由、高远、无拘无束,代表着一种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。在古人的观念里,“飞” 有着积极向上的寓意,是一种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象征,很多带有 “飞” 字的成语,如 “飞黄腾达”,就表达了人们对事业成功、地位上升的美好期许。

“卿” 在古代文化中含义丰富,它既是古代高级官名,如三公九卿 ,又可用作对人的敬称,像称荀子为 “荀卿”,还能在夫妻或好友之间表示亲昵的称呼,比如 “卿卿我我” 。当 “卿” 作为敬称时,体现了一种尊重与亲近,在社交场合中使用,既表达了对对方的敬意,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显示出一种平等和友好的态度。

在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礼仪,取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传统。一般来说,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,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。字是对名的补充和延伸,往往与名有着密切的关联,或是在意义上相近、相反,或是相互阐释。比如诸葛亮,字孔明,“亮” 与 “明” 意思相近,都表示光明;韩愈,字退之,“愈” 有超越、胜过之意,“退之” 则是一种自我警醒,与 “愈” 的意思相反。

古人在社交中,通常平辈之间相互称字,这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,直呼其名则被认为不太礼貌,只有长辈对晚辈、上级对下级,或者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才会直接称名 。像在一些文人雅士的聚会中,大家彼此以字相称,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雅气息。而 “以字行”,也就是一个人的字比他的名更为人所知,在古代也并不少见,温庭筠就是如此,人们更多地称他为 “温飞卿”,他的字 “飞卿” 在文学领域和社交圈子里广为人知,甚至比他的原名 “岐” 更为大众所熟悉。

三、容易混淆的 “卿” 类官职

在古代,确实存在许多带 “卿” 字的官职,这也是 “飞卿” 容易被误认成官职的重要原因 。像太常卿,在不同朝代,其职责和地位虽有所变化,但总体来说,主要掌管邦国礼乐、祭祀等重要事务。在唐朝,太常卿为正三品,主持太常八署四院,在祭祀时,负责引导天子祭祀,中祀以下的祭祀,还能代表天子献祭 。例如在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中,太常卿就会身着华丽的服饰,庄重地引领着祭祀仪式的进行,其地位举足轻重,关乎着国家对天地、祖先的敬重与祈愿,是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执行者。

光禄卿也是古代重要官职之一,最初设立于南朝梁天监七年 ,主要负责管理宫殿门户以及部分宫廷供御事务,后来到北齐时,成为光禄寺长官,主要掌管皇室膳食。到了明清时期,光禄卿依然承担着掌管皇室膳食的职责 ,皇宫中的各种宴会、祭祀等活动所需的食物、酒水等,都由光禄卿及其下属机构负责筹备和供应,是保障皇室饮食和宫廷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官职。

还有侍中卿,这是宫廷顾问团的成员,常伴随在皇帝左右,为皇帝出谋划策,参与朝廷重要事务的讨论和决策,对皇帝的施政和国家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。这些官职中的 “卿”,都代表着一定的官职和职责,与作为字的 “飞卿” 中的 “卿” 有着本质的区别 。正是因为这些官职名称中 “卿” 字的存在,再加上 “飞卿” 听起来颇具古风和文雅之气,与古代官场的氛围有一定的契合度,所以当人们听到 “飞卿” 时,就容易下意识地将其与官职联系起来,产生误解 。

四、“飞卿” 在文艺作品中的衍生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温庭筠的文学成就和独特形象深入人心,“飞卿” 这个名号也逐渐在文艺作品中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和用法 。在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,作者常常会借用 “飞卿” 这个名字来塑造具有才情的角色,这些角色或许有着出众的文学天赋,或许在诗词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,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温庭筠的影子 。

在一些言情小说里,我们会看到 “林飞卿”“沈飞卿” 这样的名字,作者赋予这些角色浪漫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他们的言行举止间透露出一种风雅之气,而 “飞卿” 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文化符号,为这些角色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 ,让读者能够迅速联想到他们的才情与气质 。

在影视剧中,“飞卿” 这个名号也偶尔会出现,但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用法 。比如,有些编剧为了增加剧情的神秘色彩或彰显角色的身份地位,会错误地将 “飞卿” 当作一个官职来使用,让角色在剧中以 “飞卿大人” 的身份出现,发号施令 。这种错误的用法,不仅误导了观众对 “飞卿” 的理解,也暴露了创作者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 。当文化专业老师看到这样的情节时,往往会直皱眉,因为这种错误的设定违背了历史事实和文化常识 。

所以,下次当我们在文艺作品中看到 “飞卿” 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不要被表面的设定所迷惑,要清楚地知道 “飞卿” 不是官职,而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文学魅力的字号 ,它代表着一种才情、一种风雅,是古代文人文化传承的一个独特符号 。

古代文化源远流长,其中的官职、称谓、礼仪等知识纷繁复杂,像 “飞卿” 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内容还有很多 。但正是这些误解,促使我们去深入探究,去挖掘背后的历史真相和文化价值 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能保持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,多查阅资料,多思考探究,避免类似的误解,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,传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。



相关资讯